信報財經新聞 2007-05-11 王卓祺
曾蔭權的政綱提出以新思維解決貧富懸殊問題,而以社會企業協助弱勢社群,就是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新思維的措施。本文的問題是:這何新之有,又是否有效?
社會企業是指同時以賺錢及具備社會目的的企業,兩項元素均不可缺。因此,傳統的工作福利(workfare),如殘疾人士工作的庇護工場(有社會含意,但不以賺錢為目的)便不算社會企業。如聘請殘疾人士(社會目的),但分配利潤予股東的企業亦不算社會企業。
社企可否扶貧?
2001年成立,目的是幫助非政府機構開設小型企業,聘請殘疾人士的創業基金(政府注資五千萬元),只創造五百八十個職位。另外,民政事務總署(注資一億五千萬元)的「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自去年成立至今,亦不過創造七百五十個職位。從這些數字來看,社會企業扶貧是否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呢?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講法並不為過。尤其在香港這個高度競爭的經濟體系,由不熟悉生意運作的非政府機構開辦企業,聘請競爭力弱勢人士任職,難度更高。但據扶貧委員會透露,英國辦社會企業十分成功,創造了1%的國民生產總值。社會企業是可以成功的,但要視乎細節問題,尤其看政府協助社會企業發展的措施。
如果我們把社會企業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有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人士成立的社會企業,有能力在公開市場競爭;而另一類則基於政策優惠而有生存空間的,尤指非政府機構成立的。
扶貧委員會的資料介紹了英國成功的一個家居照顧社會企業(Sunderland Home Care Associates, UK),由七位自稱「小女士」 (Little Women)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成立的合作社轉型而來,有一百七十五僱員,營業額約一百七十五萬英鎊。
政府提供政策優惠
另一家則由英國勞斯萊斯一位前總裁任信託主席、名為Furniture Resource Centre Limited 的集團公司,是做傢俬循環再用。其轄下一間名為Bulky Bob的公司,2002年的營業額有六十二萬英鎊。
從兩間成功的社會企業簡單背景來看,創業精神應該是最重要的元素。但要求社會企業負責人要有承擔外,還有商業觸覺及營運生意的能力,這些不是一般非政府機構,即傳統上稱之為福利機構的專長。
據悉,扶貧委員會目前的工作是考慮建立有利社會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尤其在法例及稅務上如何支援社會企業;它還有種子基金(即創業基金)、培訓及Mentorship等構思。這些措施都有利社會企業發展。
但究竟社會企業負責人能否有商業觸覺;而有商業觸覺並有創業精神之士,願意為社會企業賺錢,而不為自己賺錢,也是十分吊詭的意念!因此,在公開市場拚搏的社會企業有一個合適的社會土壤是一項長期任務,英國的二個例子既有心,又有創業精神,但若要在曾蔭權第二屆任期內做出成績,並不容易。
若短期內有扶貧效果,應該發展基於政策優惠,並不完全是公開市場競爭的第二類社會企業。這是基於現在已有不少非政府機構有工作福利的經驗,如洗衣、送飯、家居護理,以至經營7.11式的小商店等。若有政策優惠,使之較大規模及迅速發展起來,例如政府及公營機構的採購政策向社會企業傾斜:標書加入社會元素作為競投條件及將合約拆細等構思。據悉,政府只要在程式上做到公開、公平,便符合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因為政府及公營機構有權界定向外購買服務的條件。加入社會元素,使社會企業較有機會得到政府及公營機構的合約。另外,政府建築物及公眾場所內亦可考慮予社會企業優先租用及租金優惠,類似7.11的小商店便可大規模聘請殘疾人士、中年失業人士、單親婦女等工作。
福利資本主義
推行向社會企業傾斜的政策是有代價的:一些中小企業因此得不到政府的合約,而政府合約亦不一定是「價低者得」。但好處是:第一,社會企業同時以社會元素作為主導性運作目的及原則。這是香港社會核心價值微小,但微妙的變化,影響正面而且深遠。這表示政府倡議以較文明的原則營運經濟,不以最有經濟效益但極差社會效果的做法。
經驗告訴我們,所謂公平競爭的外判合約制度,往往是體驗資本主義最醜惡的一面:工人的工資連基本生活亦不能滿足,要靠公共福利補貼,這根本是赤裸裸的剝削。第二,政府及社會人士亦要明白,這不過是一個扶助弱勢社群形式的改變。就算沒有社會企業,香港社會亦會以(工作)福利幫助弱勢社群。即是說,沒有社會企業,這些競爭弱的人士可能只是依賴政府為生。
社會企業的壯大、發展,是更新香港的資本主義核心價值,使之多一點文明,少一點醜惡剝削內涵。基於這個理解,向社會企業傾斜的政策可以稱之為福利資本主義(welfare capitalism)。總的來說,曾蔭權提出以社會企業扶貧的策略是否有效,視乎政策細節而定。若以上述的措施推行,它的創新在於將香港的資本主義體系注入文明元素,亦符合社會和諧的發展方向。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教授
2007年8月19日星期日
社會企業的扶貧策略─成功因素分析及香港核心價值更新
標籤: 新聞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