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引自亞視網頁)
引言
扶貧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向有需要人士提供金錢和服務。但是經驗告訴我們,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才是令他們脫貧的最佳手段。到底我們要怎樣才可以為殘障人士、弱勢社群找到合適工作和幫助長期失業者重投就業市場呢?近年來「社會企業」是扶助弱勢社群的一個重要路向,電視專輯《助人自助闖新天》將會從不同角度探討社會企業的理念及計劃成效,並將會參考外國成功之經驗,透視政府在社會企業上的推展工作及政策,讓全港市民明白助人自助在扶貧之中的重要性。
內容
貧窮人口對香港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各方面社會資源帶來沈重負擔,政府明白若不調整政策與時並進,鼓勵自力更生以達致扶貧紓困,有可能影響社會的和諧,2005年1月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扶貧委員會,以統籌及推動扶貧工作,而扶貧委員會將會推廣的其中一項重要政策,就是「社會企業」。
目前社會已設多類型規模較細的社會企業,分別有由社會慈善團體籌辦,以聘請殘障人士為主的社會企業,或由弱勢社群(中年失業人士、中年婦女、老年人、新移民等)自組合作社經營的社會企業,經營行業有蔬菜加工、便利店、陪月、膳食、洗車、維修及保養、洗衣、回收再造、流動按摩、花店及設計等。 簡而言之,社會企業就是以積極進取的市場營運模式運作,追求社會目的 (為弱勢社群提供職位、增強工作技能,和穩定收入),並以自負盈虧為長遠目標,與一般純粹以利潤為目標的企業,性質完全不同。
引用自:http://www.hkatv.com/infoprogram/06/selfreliance/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探討社會企業的記錄片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