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新地、長實、新世界及馬會「省靚」招牌 財團拉頭纜 社企站穩腳

星島日報 2007-10-11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強調香港要建立新關懷文化,利用商業策略達至社會目標,港府已邀請新鴻基地產、長實、新世界及馬會四大企業籌辦社會企業,要建立品牌效應,「省靚」社企招牌。有學者指,由大企業帶頭搞社企,長遠可刺激商會成立相關基金支援社企,不過亦有學者擔心,由商業機構獨力搞社企,須防利益輸送,應參考外國經驗立法監管。

本報記者

行政長官曾蔭權宣讀《施政報告》表示,成立及營運社會企業並不局限於非牟利機構,商界也肯定可扮演重要角色。民間已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社會企業計畫,政府會邀請商界及非牟利團體一同開展。

新地支持承辦舊區清潔

政府消息人士稱,今次籌辦社企的大企業,絕大部分是由政府邀請,率先響應的包括新鴻基地產、長實、新世界發展及馬會。消息指,在外國不少社企都是大企業,今次動員大企業搞社企,旨在加強品牌效應,讓大家覺得社企非「次級產品」

新鴻基地產發言人表示,新地將與一家非政府機構(NGO)合作籌辦提供清潔服務的社會企業,並通過該機構轉介,聘請弱勢社群及失業人士為社企僱員,初期核心員工約十多人,但將視乎日後競投的清潔合約,來決定聘請人數及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

長實外判酒店按摩服務

發言人稱,社企將為舊社區如深水的單幢物業提供清潔服務,因為現時較少清潔公司願承接舊區單幢式樓宇的清潔,故他們將針對此市場空間開展服務。現時新地轄下全資擁有的清潔公司,如力新清潔、力高環保服務、新力清潔公司等,將能憑豐富經驗,協助成立及營運社企、培訓及聘請員工,並提供技術支援包括清潔、廢物回收和滅蟲等,亦會協助爭取清潔合約。發言人表示,新地未來亦考慮把旗下商場或屋苑的清潔服務,外判予社企。

長實方面,發言人表示,長實集團主動與一個NGO合作,籌備成立社會企業,為本地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但沒透露是哪一個NGO,但該社企將為長實和和黃集團旗下的酒店及屋苑會所,提供按摩服務,讓再培訓局的學員重投本地勞動市場,而長實將為社企提供學員培訓、企業管理及市場推廣等支援。

新世界發展企業事務總監關則輝表示,籌劃成立社企,專做青年培訓。新世界高層甚至他本人,過往亦有向部分社企傳授營商之道,在培訓方面甚有經驗。但目前未決定是否與NGO合作。馬會則稱,稍後才公布辦社企的詳細計畫。

提供租金優惠減低成本

政府消息人士稱,由大企業牽頭搞社企有不少優勢,如大企業旗下商場,部分可提供低租金或免租金鋪位,減低社企成本;而廢物回收、幼兒託管等都是社企可發展範疇,如由發展商成立的社企可為旗下屋苑提供託兒服務,將較易贏得家長信心;但消息強調,政府不會對社企提供任何稅務誘因,以免政策傾斜對中小企構成不公平競爭。社福界則指,除上述三大財團外,亦有其他大企業正考慮籌辦

長者照顧的社企。

中大管理系副教授區玉輝指出,在外國有不少成功例子,都由大企業成立社企,滿足部分社會需要,但形式較多元化,未必是協助弱勢社群就業,「如在巴西,有社企為鄉郊地區農民提供廉價電力,但較多外國社企是由相同業務的大企業成立。」

他估計,三大發展商可借鑑其營商管理經驗,並開放旗下物業、商場、酒店或其他相關業務,讓社企爭取服務合約,協助社企起動,並提供採購上的優惠等。「大企業是回應政府呼籲,發揮企業所謂的社會良心,但在此模式下,大企業是協助推行社企,多於刺激社企的創業精神,在外國,社企有風險基金去支持,讓他們更勇於創新業務。」

不過,他認為,大企業帶頭搞社企是好事,長遠可刺激商會成立基金支援社企或銀行願意貸款。「在英國,社企甚至成為有限公司,發行債券和股票。」他又說,大財團成立社企,無可避免對私營中小企或現有社企構成競爭,「現時中小企已投訴政府以公帑支持社企爭生意,但現在政府拋波給大財團,便不再是公帑支持。社企要面對市場競爭是正常,逼使大家改善業務。」

立法規管避免利益輸送

政府早前委託港大就本地及海外社企作詳細研究,將於下月底向民政事務局提交報告,十二月則由政府召開社企高峰會。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羅致光指,外國亦有由商界獨自成立社企,不與NGO合作的例子,但要避免利益輸送,如英國便會立法規管,要求註冊為社企的公司不可分紅。

「外國經營社企的經驗較豐富,香港商界宜吸取他們的經驗。」羅致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