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要追求的是社會目的。其盈利主要是用來投資於企業本身或社會,而非為了替股東或企業持有人謀取最大利益。”
(社會企業 — 成功策略,英國貿易及工業部,2002:7)
推廣社會企業的目的
“協助失業人士「從受助到自強」。社會企業能為競爭力稍遜的人士提供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並為他們投入公開勞工市場作出準備。一些社會企業更能創造職位及提供長久的工作機會。當然,我們亦不能低估社會企業在香港發展的限制。”
社會企業成功因素
“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專業及商業管理的技巧。 ”“除了對弱勢社群的同情和包容外,我們還須對他們定下合理期望,鼓勵他們貢獻社會,發揮所長,藉此協助他們真正融入勞工市場。”“公眾認受及支持。 ”“政府的適當推動,唯雖在防止社會企業過份依賴政府而影響它們的競爭力,和避免中小型企業和相關職位被取代的情況下進行。 ”
資料來源: 社會企業會議 http://www.seconference.gov.hk/intro_se_big5.html
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社會企業定義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